活動時間:104年8月27日(星期四)下午16:00至18:00
活動地點:六藝廣場(臺北市哈密街與大龍街口)
為了建立大龍峒商圈之整體定位及未來發展,在地商家、民眾意見為本計畫推動之重要關鍵,故辦理本次公民平台工作坊,希望透過各界人士的對談,蒐集到更多元的意見。本場次簽到者共計13人,其中包含9名住戶及關心此議題之民眾,大龍峒人文商圈發展促進會何秉鴻理事長、金獅團李世澤團長以及協助場地借用的保安里張賦脈里長到場指導、參與發表意見。
原訂活動流程以分組討論進行,實際執行由於天候不佳,造成參與民眾數量較少,故將三個議題合併為一桌一起討論。意見紀錄如下:
(一)商圈優勢、特色
■ 導覽行程建議:保安宮、孔廟、樹人書院、金獅團、老師府
■ 金獅團,無耳金獅的故事,獅子的製作要先塑模再糊紙之後上漆。
■ 特殊店家
■ 四十四坎街上以前都是小吃
■ 大龍市場附近多小吃
■ 有些店家裝潢很古意,很適合商圈的氛圍。
■ 保安宮每個壁畫、每個細節都讓外國觀光客感到興趣。
■ 保安宮廟宇文化的特色印象可做宣傳點。
■ 可串聯捷運站
(二)商圈課題
■ 在地人習慣原生活、地方居民較被動,缺乏地方共識
■ 地方團體並非所有在地人支持
■ 居民不了解在地歷史
■ 機車占用人行步道、騎樓占用問題
■ 店家多網路客,缺乏實體客源
■ 若開放擺攤衍生問題,夜市文化較不適合此地性質。
■ 一樓住戶不願出租
■ 店家無法負擔租金
■ 少子化
■ 四十四坎舊址長得像墓碑
■ 小吃店生意不好、汰換率高。
■ 大龍國小周邊花圃部分民眾亂丟垃圾、遛狗排泄物未清理,環境髒亂。
■ 以前很熱鬧現在好像走下坡,一直落寞下去似乎龍穴都不見了
(三)商圈行動建議
■ 讓藝術家來此地主導、規劃作品,凸顯當地文化特性。
■ 政府應該讓利,建立一個機制提供誘因,並且確保補助品質。
■ 遊問店家參與公共議題
■ 建議在地團體進行校園推廣
■ 商圈活化以社區營造方式進行
■ 強化歷史、建物各點串聯
■ 增加社區活動、建議建立老人團體
■ 廟宇屋簷台灣特色
■ 發展需符合此地性質(如藝文、人文)
■ 可以舉辦些具地方特色、有活力的活動,留住年輕人,例如拍微電影。
■ 社區營造就是認識自己,認識自己才能站在別人立場為他人著想,以長遠眼光來構築社區。
■ 希望重視老師府的修復問題。
(四)結論
本次會議首先對於商圈特色景點作分享,從與會者的經驗當中,特別談到的是參觀景點時,對於觀光客而言,景點背後的故事性,是延長在此駐足停留時間的關鍵。例如,保安宮的每個壁畫、雕塑都有其歷史故事、金獅團有無耳金獅的故事、四十四坎也有當年過去人們在此打拚經商的故事。而這些就需要透過創意行動,把大龍峒故事展現出來。
而在課題與建議的部分,有與會者提到在地居民對於商圈議題較被動、也缺乏共識,希望透過社區營造的方式進行商圈活化,帶動居民對於公共議題的關注。另外,也希望建立一個機制,提供誘因促使店家參與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